你的位置:主页 > 政策法规

兵团发展职业教育工作纪略


来源:作者:添加时间:2022-07-02 06:06 阅读:

 

center; line-height: 30pt;" align="center"> 

  日前,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天津市闭幕。来自全国36个省区市、世界52个国家和地区的近万名选手同场竞技,兵团选手共获得包括3个一等奖在内的67个奖项。参加技能大赛既是对兵团职业院校教学改革成果的检阅,也是对兵团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推动。
 
  紧贴产业发展 打造品牌专业
 
  多年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设置一直与我国的产业发展有着紧密联系。2013年,兵团的参赛项目涉及二、三产业的比例约为40∶60,与今年兵团二、三产业的比例大体相当。
 
  值得欣慰的是,兵团的参赛选手在数控车工、信息安全技术应用等涉及高端装备制造业、现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赛项上已崭露头角。这无疑是兵团职业教育紧扣新兴产业发展和升级的需求,优化专业结构布局的结果。
 
  在大赛的引领下,兵团职业院校加工制造类专业由原来的普通车床加工延伸到数控车削加工、模具制造等较为高端的专业,在校生人数也由原来的不足千人扩大到5000余人。
 
  “从2011年开始,我校根据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汽车维修比赛项目的设置,增设了汽车车身修复、汽车涂装和汽车空调设备维修3个专业。这些专业的毕业生深受汽车维修行业欢迎,汽车维修专业也成为我校重点建设的特色品牌专业。”石河子工程技术学校副校长苑国旭说。
 
  目前,兵团职业院校新增与战略新兴产业相结合的重点发展专业(点)7个,重点建设与兵团支柱产业相结合的重点专业15个,涉及到的在校生人数占职业院校在校生总人数的70%左右,较好地适应了兵团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和产业调整升级的需求。
 
  推进校企合作 提高就业质量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合作企业有200多个,90%以上的比赛项目都是按照行业企业的标准进行考核。要想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职业院校必须和企业紧密合作,掌握企业的新工艺、新方法和新技术。
 
  兵团工贸学校副校长白新玲说:“我们每个参赛专业在备赛期间都保证有3家以上行业企业的顶尖专家参与指导,所以这几年我们的比赛成绩一直不错,获奖选手就业前景也很好。”
 
  兵团工贸学校学生魏海峰、王新龙因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机械装配技术专业比赛二等奖被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以年薪18万元聘用;石河子工程技术学校学生钟锐获得全国普通车工技术专业比赛三等奖后留校任教,并担任该校参加技能大赛选手的指导教师。
 
  大赛的成效不只体现在获奖选手身上。在技能大赛的引领下,职业院校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学生就业率显著提高。
 
  近年,兵团职业院校毕业生取得“双证书”的比例达到90%以上,就业率连续多年达到98%以上。因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二师华山职业学校和石河子工程技术学校已开始实行每分配一名优秀毕业生用人单位付给学校1000元至2000元不等的技能人才培养费的做法。
 
  2013年5月,由疆内行业部门、科研院所、企业和职业院校等42家单位共同组建的兵团工程技术职业教育集团正式成立,通过建立“资源共享、集团发展”的模式,促进校企深度合作,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兵团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突出民族特色 着力惠及民生
 
  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民族技艺比赛中,来自全国多个院校少数民族技艺专业的学生展示了其独特的民族技艺,十四师职业技术学校参赛选手的地毯编织技艺获得一等奖。
 
  赛后,十四师职业技术学校地毯编织专业的学生阿孜古丽告诉记者:“真的没想到地毯编织技艺在全国性的赛事上这么受关注。”
 
  多年来,十四师职业技术学校一直探索开设适合少数民族青年职工就业创业的专业,相继开设了民间传统工艺、民族民居装饰、民族食品加工与制作等具有民族特色的专业。
 
  该校所设置的民族民居装饰专业(民族特色房屋装饰方向)成为国家教育部、国家文化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首批的100个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之一,它也是兵团惟一入选的示范专业点。
 
  “这些专业的设置,不但能传承民族文化,而且使少数民族学生获得了更高的学历,拥有能够展示其特长的谋生手段。”十四师职业技术学校校长阿卜力克木告诉记者。
 
  还没有毕业的阿孜古丽通过编织地毯每个月能够赚到近2000元,她不但赚到了自己上学期间的生活费,还能剩下一些贴补家用。
 
  “学校每年毕业200余名少数民族学生,他们在毕业后都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阿卜力克木自豪地告诉记者。
 
  近年,职业院校每年为兵团培养、培训近5万名技术技能型人才,其中为上万名少数民族青年提供了职业技术技能教育培训,为兵团产业调整升级、社会发展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上一篇:范敬宜新闻教育奖颁奖

下一篇:刘云山会见第七届10+3媒体合作研讨会外方代表

版权所有:智慧315:网站地图